太阳成集团(tyc122cc·CHN认证)官网-Official Platform

倒置荧光显微镜光学元件分析

2025-04-17 派大星

倒置荧光显微镜是一种电费常规显微镜的一种特殊分类,结合了倒置光路设计与荧光成像技术,其物镜、聚光镜和光源的位置都颠倒过来,由荧光附件与显微镜有机结合构成的显微镜。激发光从物镜向上落射到标本表面,被反射到物镜中并聚集在样品上,样品所产生的荧光以及由物镜透镜表面、盖玻片表面反射的激发光同时进入物镜,经双色束分离器使激发光和荧光分开而成像。物镜和聚光镜的工作距离很长,能直接对培养皿中的被检物体进行显微观察和研究。

 倒置荧光显微镜光学元件分析

(图源网络,侵删)

倒置荧光显微镜广泛应用于活细胞动态观测、免疫荧光分析及三维组织成像等领域。其光学元件的设计与配置直接决定了荧光信号的采集效率、信噪比及分辨率,下面我们将简单为大家介绍关于其应用的光学元件。

 

倒置荧光显微镜的光学系统由激发光路、发射光路、物镜系统和辅助光学元件等部分组成,每个光学元件在荧光成像过程中都承担着关键作用。以下对各部分光学元件的类型、参数、功能及加工要求进行详细说明:

 倒置荧光显微镜的光学系统

(图源网络,侵删)

一、激发光路光学元件

激发光路的核心元件包括激发滤光片和二向色镜。激发滤光片通常采用带通滤光片(Bandpass Filter),其中心波长需根据荧光染料特性选择,例如480±5nm用于GFP激发,带宽一般为15-25nm(半高宽,FWHM),在中心波长处的透光率需大于90%,同时要求对非目标波长的截止深度达到OD6,以有效阻断杂散光。该滤光片的作用是选择性透过特定波长范围的激发光,其加工过程中需特别注意膜层要能耐受高功率光源(如汞灯或激光)的热效应,并且边缘需进行消光处理(如采用黑漆密封)以防止漏光。

 激发滤光片

(图源网络,侵删)

二向色镜(分光镜)多采用长波通二向色镜(Longpass Dichroic Mirror),其截止波长通常设置为500nm,能够反射波长小于500nm的激发光(反射率>95%)同时透射波长大于500nm的发射荧光信号(透射率>90%)。该元件的关键作用是实现激发光与发射光的分离,在加工时需要严格控制入射角(通常为45°±2°),基片表面平整度要求达到λ/10(@632.8nm)以避免波前畸变。

 透蓝绿反红二向色镜

二、发射光路光学元件

发射光路主要包括发射滤光片和场镜。发射滤光片可选择带通型或长波通型,带通型的典型参数为中心波长520±5nm,带宽40nm(适用于GFP发射),长波通型的截止波长一般为515nm,两者都要求对激发光残留的截止深度达到OD6。该元件的主要功能是分离目标荧光信号并抑制干扰,加工时需确保其光谱与激发滤光片无重叠,同时要考虑斜入射时的波长偏移(中心波长偏移需小于2nm@5°)。

 

场镜(Tube Lens)采用消色差复合透镜设计,焦距通常为180-200mm以匹配物镜的无限远校正系统,在400-700nm波段的透过率需大于95%,全视场波前差小于λ/4。其作用是将物镜形成的无限远像聚焦至相机靶面,加工时需要重点校正轴向色差(如F线和C线的焦点重合),并保证边缘视场的MTF在200lp/mm时大于0.6。

 场镜

三、物镜光学元件

荧光物镜由多组镜片构成:前组采用半球形高透氟化钙(CaF₂)单透镜用于校正紫外色散;中组为低荧光玻璃胶合消色差组(如FK61/SF11组合);后组则使用高折射率镧系玻璃(如LaK10)。其数值孔径(NA)范围为0.7-1.4(油镜),工作距离为0.1-2mm(高NA物镜更短),在设计波段的透过率需大于80%。该物镜需要高效收集微弱的荧光信号并成像,加工时要求透镜偏心小于0.005mm以避免像散,胶合层需无气泡(显微镜检测缺陷小于5μm)。

 

物镜类型

NA范围

WD(mm)

适用场景

空气物镜

0.4-0.7

2.0-4.0

常规培养皿(厚度≤1.5mm)

硅油浸没物镜

1.3-1.45

0.10-0.15

超高分辨率TIRF成像

长工作距离物镜

0.5-0.6

6.0-10.0

培养瓶/类器官厚样本

 物镜

(图源网络,侵删)

四、辅助光学元件

聚光镜采用长工作距离消色差设计,NA匹配范围为0.3-0.7(可调光阑),工作距离不小于30mm以适应培养皿厚度。其作用是提供均匀照明并支持相差/微分干涉观察,加工时需校正球差(补偿培养皿厚度),表面镀增透膜(反射率小于0.5%@400-700nm)。

 

调焦补偿镜组为移动式双胶合透镜,位移量±5mm用于补偿样品容器厚度差异,要求全行程像差变化导致的波前差小于λ/10。加工时需保证导轨移动直线度小于1μm/10mm,透镜偏心敏感度小于0.01mm。

 倒置荧光显微镜组成

(图源网络,侵删)

五、光学加工核心要求

材料选择方面,紫外波段需使用熔石英或氟化钙,可见光波段用BK7/FK61等玻璃,需避免含自发荧光的材料(如某些镧系玻璃)。镀膜技术要求激发/发射滤光片采用硬质氧化物膜(如Ta₂O₅/SiO₂交替层),物镜需镀宽带增透膜(平均反射率小于0.3%)。装调公差要求严格:物镜透镜间隔公差±0.01mm,滤光片倾斜角公差小于0.5°。所有光学元件需通过85℃/85%RH老化测试以确保膜层稳定性。

 

这些光学元件的精确设计和制造是保证荧光显微镜高信噪比、高分辨率成像的关键,需要在整个加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材料选择、光学设计、镀膜工艺和装调精度等各个环节。

 滤光片

六、特殊光学元件

TIRF棱镜(全内反射荧光)

材质:高折射率玻璃(如LaSFN9,n=1.85)。

入射角调节:精密旋转机构(角度分辨率±0.1°),实现50-200nm薄层激发。

 

共聚焦转盘(Yokogawa CSU系列)

微透镜阵列:直径500μm,将激光扫描转换为并行多点激发。

针孔阵列:孔径50μm,共聚焦模式下背景信号降低90%。

 

自适应光学元件(AO系统)

变形镜:37-140促动器,实时校正样本折射率不均导致的波前畸变。

应用场景:类器官深层成像(校正深度>200μm)。

 棱镜

(图源网络,侵删)

镜片性能优化策略

镀膜技术:

离子束溅射(IBS)镀膜:提升紫外波段(<400nm)透过率至85%以上。

疏水疏油涂层:减少培养液蒸汽污染(接触角>110°)。

光路校准工具:

准直激光器(635nm):用于激发/发射光路共轴校准(偏差<1μm)。

荧光微球标样(如InSpeck系列):定量检测系统分辨率与信噪比。

 

七、典型配置方案

应用场景

推荐物镜

滤光片组

探测器

活细胞长时间成像

Olympus XLPLN25×W MP(NA 1.05, WD 2mm)

四色LED激发(405/488/561/640nm)

sCMOS相机(95% QE)

多色免疫荧光

Nikon CFI S Fluor 40×(NA 0.9, WD 3.5mm)

6通道二向色镜转轮

EMCCD(>90% QE)

超分辨成像

Zeiss Alpha Plan-Apo 100×(NA 1.46, Oil)

TIRF专用棱镜+ SIM模块

SPAD阵列探测器

 

倒置荧光显微镜的光学元件需在长工作距离、高透光率与精准光谱控制间取得平衡。物镜的NA与镀膜质量决定荧光采集效率,滤光片组的带宽与截止陡度影响信噪比,而自适应光学技术正推动深层活体成像的边界。未来,随着超构透镜(Metalens)与量子点滤光片的成熟,荧光显微镜的光学系统将向更紧凑、多维度探测方向演进。

电话咨询
邮件咨询
在线地图
QQ客服